教师信息

孙浩

课程信息

《立体形态设计》课程

      《立体形态设计》主要教学思路与传统的“三大构成”课程相比,在这门课程的设计与把控中,我们注重教学工具与手段的与时俱进,强调从对传统的“徒手”表现能力到电脑、数码相机、实验室等新一代传媒手段与技术的掌握与应用,有效提升设计基础教学的现代性,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方式与多样化的设计表现手段。与此同时,在教学过程中,努力搭建从“设计基础”到“专业设计”的桥梁,强调对设计基础知识的“活化”传授,改变以往设计基础教学中学生“为作业而作业”的被动局面,使“学以致用”的教学目标在一年级入学时的基础教学中就被给予高度重视和提现。

      课程设置知识要求:立体形态造型要素、材料要素、立体形态形式要求、立体形态综合设计

      课程设置能力要求:创新能力,分析能力,制作能力

      课程达成目标:拓展对工具与表现手段的认识和掌握,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抽象理解、创造的能力

      课程阶段

          步骤一:理论知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课程由一堂理论课起步,是对立体形态设计基础的概述。同时,为大家展示一些与三维形态相关的图片资料,包括学生的作业案例、优秀的设计与艺术作品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步骤二:熟悉多种创作工具

  1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1)接触不同的工具,通过对各种工具的尝试,了解与认识不同工具的性能
  2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通过把控不同工具的运动痕迹所能得到的不同图形效果的了解,培养在图形表现的过程中应用工具控制图形与肌理的能力

          步骤三:半立体纸构练习

  1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,介绍纸构材料特性,并分析设计案例
  2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,纸构设计方法研究
  3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,规定设计尺寸10cm*10cm,简述操作方法,先进行临摹练习,再进行纸构设计
  4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,总结纸构练习要素,分析设计方法

          步骤四:材料要素

  1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,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,列举不同材质的视觉效果
  2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,熟悉搜集的各种材料,触碰不同材料,并分析其特性
  3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,对材料进行打散、重构、组合,得到新的视觉效果

          步骤五:材料组合

  1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,所选材料特质分析
  2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,练习通过改变材料组合形式后,得出不同视觉美感的“新事物”
  3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,将尺寸规定在10cm*10cm,在组合材料的同时注意构图方式

          步骤六:同材异构案例分析及总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选择一种材料,对其进行不同的处理手段得到不同效果的“新材料”;用同一种材料思考更多的设计、组合表现方式

          步骤七:形式要素

  1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,立体设计形式要素理论讲解
  2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,正方形黑色kt板组合练习,分析立体构成空间关系。要求:形式感强,做工精良;每件作品kt板数量从少到多逐级增加;造型差别较大
  3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,摒弃单角度观察物体方式,培养多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

          步骤八:综合构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主题创作:根据主题进行立体构成综合创作,材料不限,选择和主题最贴切的材料来表达寓意。摒弃单角度观察物体方式,培养多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部分作品展示

      课程总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本课程教学中有较多的设计练习,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高训练难度,先以优秀的设计案例培养学生兴趣再进。学生从材料搜集到设计练习,再到作品组合呈现,老师会逐一进行1对1答疑讲解,以求使作品达到最佳效果。在设计思路和方法上对学生不做过多限制,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,培养学生视觉美感。